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15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科学家们认为,成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而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智商却并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质中,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人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给老师下的定义,于今已不大适宜,却指出了为人师长的基本任务,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阅读中能初步理角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当然,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没有了依托,但是,人文性更是语文课程的灵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意义。一直以来,我们只注意到在语言技艺的层面上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把语文学习孤立地理解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等,却往往忽略了语言艺术中的思想意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则具体体现于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究竟应培养孩子们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据美国社会学家亚历史斯.美克尔斯提出的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及曾欣然教授对社会主义新人本质特征的理解,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关键在于培养“四心”,即:爱心、诚心、自信心和责任心。现谨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的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
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矗培养学生的爱心,首先是培养他们的.孝心,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余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可见,一个孩子如果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么去爱他人呢?《三字经》中说:“养不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缺乏孝心,关键是并未体验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艰辛,我们没有唤醒他们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爱心教育,让他们从孝敬父母开始,感受爱,学会爱,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可以渗透爱心教育的篇目是非常多的:《金色花》《纸船寄母亲》《背影》等文章,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并理解对父母的爱;《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文章,可以教孩子们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换取爱心;《黄河颂》《最后一课》《木兰诗》等文章,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春》《济南的冬天》《珍珠鸟》《敬畏自然》等文章,可以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诚心教育;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矗“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陈瑚)有人统计,一部《论语》,“信”一共出现了三十八次,可见,诚信于做人之要义。
“人之初,性本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童年时的诚实守信会受到严重的挑战。有人分析:儿童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或让孩子说真话而受惩罚,或自己就常常说谎……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以身作则,“言必信,信必果”,让孩子意识到,谎言才是灾祸的导火索。只有让说真话的孩子受到鼓励,而让说假话的孩子受到惩罚,并持之以恒,才会让孩子逐步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诚信为准则的信客,以服务大众为已任,历尽辛苦,受人误解甚至蒙受冤屈,却依然能够宽容和体谅别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诚信楷模么?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自信导致成功,自卑导致失败。
当前的孩子,自信心是显然不够的。由于长期受到优越环境的影响,他们害怕挫折,自我压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老师的一句批评就走上了不归路!“伟人之所以伟大,只是因为你跪着。站起来吧!”(但丁)我们千万不可忽略,要唤醒孩子们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执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诱之,既得其机之所在,即从此鼓舞之,蔑不欢欣,而惟命是从矣。若曰以夏楚为事,则其弟因苦,其师庸乐乎?”(王筠)成功的经验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在经常的挫折和失败的影响下,人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形成自卑心理。我们可以利用《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等课文教孩子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多让孩子们体验成功,对他们的一些小过错,切忌动辄发怒,挖苦,讽刺甚至体罚,而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则应多鼓励,赞美,让他们在日进月渐中,能有自得之乐,即使愚钝,也不至于沮丧无为,让他们意识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长”,增强自信心,做到竞争失利不灰心,竞争取胜不满足,不怕失败,屡败屡战!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标志之一。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现代社会,人们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责任心。
孩子们随着年龄增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而另一方面,又往往离不开对老师及家长的依赖性,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形成他们的独立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们负责任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确面对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责任,自我服务,服务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等。我们有的师长要么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不给孩子锻炼机会,纵容其过错行为,要么对孩子的过失大声训斥,甚至夸大其辞的恐吓,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假期里阅读《小学语文教师》这本杂志,认识了一个新的名词“比较阅读”。所谓比较阅读是将两个或多个材料对照阅读,比较、辨别其中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分析、综合、概括、重组,形成新认识的过程。
阅读教学需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具体学情来精准确立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教学策略能够迁移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从“会读一篇”走向“会读一类”。
比较阅读带来的创新和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 ……此处隐藏18181个字……。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能够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潜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这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潜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简单施教。
读书能让人持续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心浮气躁、鸡肠狗肚、名利熏心的人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读书不断,不良的思想气质是能够改变的。
读书的好处当然很多,我个人认为,对教师而言,还是就应有所选取的。除了就应读一些文学方面的名著外,更就应多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文学书籍要读名家名著,经典名著经历了岁月的淘洗而流传至今,凝聚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读来能够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更深的启迪。专业方面要有所提升,首先要走近大师,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其次要熟悉当下一些实力派教育专家,如李希贵、张文质、魏书生、于漪、朱永新、肖川等人的著述;再次要学习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李镇西、窦桂梅等人的教学随想。当然,读书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应根据个人的爱好和个性有选取地阅读。相信,读名家的书,肯定会受益匪浅。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真的期望我们的老师都能喜欢读书,让读书来提升我们的品质,促进我们成长。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肖川教授说:“一个成功人的经验之中,都必须具有最初的鼓励所给予的温暖和力量,虽然说鼓励并不能使所有的人都成材,但每个成功的人毫无疑问都离不开鼓励。”
读到那里,我想我们如何对学困生进行鼓励,使其提高呢?
学困生由于平时成绩差,习惯不好,历来受到教师的批评和指责较多,故在心理上对教师相当排斥。在这种心态下,我们应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换回他们完美的憧憬。
课堂上要多表扬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学困生在课堂上难以得到教师的“热情关注”,所以,他们在听课时的心境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习无聊。在这种情景下,我给予他们参与发言的机会。首先从学习生字入手,这很简单,但我并没有因为简单而忽略了表扬,而是以认真的态度给予赞扬,如“你提高了!”“你真聪明!”“你真棒!”因为对他们来说,这难得的表扬会给他们灰色的心灵带来一种喜悦,激励他们学习的上进心。
进入到课文的学习,难度理所当然会有所上升,所以给予学生表扬也相应地要增多,可见,我们不费吹灰之力的表扬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一种莫大的欢乐,一种无形的动力。即使学生答得不够完整,不够准确,同样能够鼓励,帮忙他们共同正确完成。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所以我们不能吝啬自我的语言,而要发挥我们的语言艺术来温暖学困生的心。
好言一句三冬暖,让我们努力捕捉差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给予关怀、赞赏和鼓励吧!使他们欢乐茁壮成长吧!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九百余句,两千余字的《离骚》,对于我仅剩,或者说仅有这14个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仅此而己!〝灵均〞、〝揽蕙〞……太多太多的词汇那么陌生!有人说:读书会使人越来越感觉渺小。今天听刘双贵教授讲文学修养,着实让中文系毕业的我折服。
屈原、李清照、徐志摩……文学巨匠的经典作品,经刘老师点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展示了作者的心路历程,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不愧是言为心声!这么多经典作品,如果用心阅读,一定能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读书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得以延长!刘老师一篇篇信手拈来,随口成诵,那富有磁性的声音,不得不让我们感叹:腹有诗书气自华!
细细聆听,心随所动,做老师需要提高文学修养。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更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品位。人之涵养就彰显在由文化底蕴而散发出的自然之美。
提高文学修养是一种修练,更是一种心志的砺炼。不能急、不能怠的平和心态是根本!我们以什么样的心境读名著,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更会由此影响到工作、生活,波及到周围的人。做一个拥有正能量,传递正能量的.人,是自己的福,更是周围人的福。
每天写些什么,积累点儿什么,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完善自我的涵养。这是一段苦旅,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先做好自己该做的--提高修养,再做自己想做的--成就学生,成就事业。万事成败皆讲规律,积腋成裘,聚沙成塔,绳锯木断,铁杵成针……无一例外,都在强调量与质的关系。个人成长的路漫长悠远,需要每个人静下来,沉下来去求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曰不能,心向往之……
(二)国学之魅力
一直以来,我对古诗文等经典都是断章取义,鲜学鲜用,用过即忘。即使教毕业班复习古诗文,也是如此应付。毕业班过后,一切诗文皆忘。为此常信誓旦旦,要利用假期恶补,要与学生齐积累……可是总搁浅于半途。试思缘由,皆因无内需。
今听杨淑芝教授讲座,单不说内容,仅从其年愈七旬,口齿清晰,头脑清明,就令人感慨万千。老太太国学经典娓娓道来,坚涩难懂的《周易》,经她旁征左引,日渐清晰。〝相似育人〞的教育教学理论渐渐浮出水面。〝相似、易简、德圆〞的过程中〝成人成己〞。阴阳自然之间〝随姿顺势〞、〝以愚诱智〞,做水一样的教师,行水一样的教育,研天地之学问……看似高深莫测的教学论竟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厚德载物〞之理原来如此。
边听边记,更在不停〝百度〞,这些耳熟的经典似曾相识,却不明其真正的含义。脑袋还停留在上句,杨老师已引入新句。只有不停搜索网络,搜索大脑的每个角落,不然自己跟不上杨老师的步伐。看似与教学无关的经典,却蕴藏深刻的哲理,听着听着,蓦然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这或许正是国学经典之魅力。
随着教学之路上的不断前行,我越来越觉得汉语之博大精深,故开始探寻《汉字树》中字根字源。因古汉语不扎实,故边看注释边听《史记》。因感古诗词之精妙,故下载《诗词歌赋》,闲来随看随悟……今与杨教授相比,甚感汗颜。为用而学怎比杨老博学专攻之大义?
国学之德在于明,国学之魅在于省,国学之魂在于承……由点及面,深研之,必有成!
文档为doc格式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艺云心得网 www.everadx.com 版权所有